服务之窗
7月🛟🥘,有这些高考招生热点要关注
- 发布时间:2016/07/10 浏览:
7月,有这些高考招生热点要关注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教育报》
进入7月,各省市高考招生录取全面开始,考生和家长可一定要留意各批次录取进程,及时查询录取结果。7月都有哪些高考招生热点?一起来瞧瞧🧑🏿🎄!
本科征集志愿📯:尽早上网填报🧓🏿,不要错失良机
在高考录取进程中🧏🏽♂️🙌🏼,因为上线生源不足等原因,某些批次某些高校会出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与此同时🧍🏻♀️,一些考生因为发挥失常或志愿不合理,之前的志愿无法被录取。针对这些情况🐣,一些省市招办采取了征集志愿的补报方式。我们提醒考生家长一定要重视征集志愿,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不要错过这趟高考录取的“末班车”🟣。
根据往年情况,各省各批次征集志愿时间较短🗻🚘,考生家长要密切关注当地省级招办(考试院)网站或其他权威媒体🎩,及时获取信息,按时选报。要注意的是,每批次征集志愿的截止时间一到,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考生将无法登录系统填报🧛🏽🤽🏼。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尽早上网填报🔊,不要错失良机。
有些考生家长误以为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都很“差”🚕,而放弃了机会🚵🏻♀️🦟。其实🧑🌾,由于生源情况的变化,一些很好的高校和专业也会参加征集志愿🔚。
有部分父母担心孩子填报征集志愿会影响下一批次的录取👌🏼。其实高招录取是按批次进行的🗻,各批次互不影响,上一批录取不结束📿🚹,下一批录取不开始🗻。征集志愿是包括在某一批次录取中的🧏🏼♂️,如果考生在上一批次征集志愿中未被录取,不影响其被下一批次的院校录取♑️。
填报征集志愿时🤷,父母要与孩子一起谨慎选择➰🏊🏻♀️,仔细考虑所报院校有剩余名额的专业能否接受。因为每人只能参加一次录取⛄️,一旦被院校录取就不能退档调换或参加下一批次的录取🧝♂️👩🏼🎓。
高职(专科)填志愿:
三种情况应报考高职
7月起👩🦯➡️,各省市开始陆续填报高职(专科)批次志愿🧘♀️。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阳光高考“示范性高职招生”专题来了解高职院校招生信息和特色专业等🐊。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先做三个分析🫠💹:分析自己的客观状态,分析自己家庭和区域的现实状态,分析自己感兴趣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然后作出理性选择。“如果考虑就业优先,如果本人更喜欢动手而非学术,如果更倾向于在工作中成长,建议选择填报高职院校🤑🛐。”
录取通知书🤷🏽:教你6招辨别真假
省级招办按一定程序对录取考生进行审核备案后,由招生院校通过邮政特快专递等给据邮件方式寄送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加盖招生院校印章。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寄给考生的,还有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
批次录取结束后一周左右👮🏼♂️,高校寄发通知书🧑🏿🍼,具体邮寄时间视两地距离而定🔸,一般寄出后10天内可到。若考生半个月后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可向录取学校电话咨询。
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录取结果。如何识别录取通知书真假呢,有6招教给你🤽🏻♀️:
第1招:查录取真假
考生应通过本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正规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如查询的信息与录取通知书一致(包括录取学校名称🧚🏻♀️、专业和层次)🦹♀️,就是经招生考试院办理了正式录取手续。
第2招✊🏽:查学校真假
考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必须是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教育资格的并且当年在本省招生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名单可在教育部网站🧘、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网址http://gaokao.chsi.com.cn)、本省招生考试院网站或本省招办发放的招生资料上查到👩🏽✈️。
第3招:查学籍真假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是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信息查询的唯一网站🌋。学生可登录学信网实名注册后查询、核实本人身份信息和学籍注册信息。
第4招:看录取进程
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投送工作随每批次录取进程,陆续进行🧑🏼🚀,将在7月中下旬进入高峰期。考生可以根据本省录取阶段的时间进程来判断录取通知书的真假👰🏽♂️。
第5招:看邮件
正规通知书是通过邮政快递送到考生手中的,使用的是录取通知书专用的信封🙅🏿,接收此类邮件需要现场出示准考证🛼、身份证、户口薄等有效证件;而不正规的通知书一般是用平信的方式寄出的。
第6招🦖:看签章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各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除加盖高校章外,还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并对录取结果负责🚃。考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可以查看校长的签名对不对⛹🏿。
谨防诈骗🧑🏻💻:
七大招生诈骗伎俩
高招进入录取阶段。考生和家长在等待录取结果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打着各种招生诈骗旗号到处行骗。求学心切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花钱就能上大学”的骗局。
骗术一:发布虚假查分网站、虚假招生信息行骗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考后希望早知道分数的心理💪🏼,发布虚假查分网站或手机应用程序,盗取考生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资料,进而盗取考生的网络支付账号,甚至复制手机SIM卡,盗取网上银行信息。还有不法分子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设立虚假招生网站、谎称虚假合作办学单位等途径招揽生源进行网上录取,声称考生可取得正规学籍。更有甚者,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公示录取名单、伪造省级招办录取考生名册和高校录取通知书👳🏽♀️。
骗术二:谎称通过“特殊渠道”招生🙎🏿,或冒充军队、高校招办人员行骗
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误导家长,谎称通过“内部指标”保证录取,或摆出“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特殊培养”“机动指标”“国防生”“特长生加分”等名目🫔,骗取钱财🌡🔀。不法分子还会冒充高校招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伪造高校招生文件🧀、印章,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实际上,经教育部批准进行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考生均要参加高考并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后,通过填报志愿,经各省级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须按省级招办规定程序进行申请、审核⚡️、公示,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通过“特别途径”加分。
骗术三:利用公开信息行骗
针对部分家长和考生不了解熟悉高校招生信息公开渠道✊🏽,不法分子查询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结果😍,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收取钱财🧛♀️🧝♂️。
骗术四😀:利用补录环节行骗
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和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实际上📼,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再打电话,更不会派人找家长。
骗术五:故意与其他教育形式及非学历教育混淆行骗
一是不法分子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教育🦸🏿♀️,声称只要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可以上名牌院校。二是不法分子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骗术六👴:伪造录取通知书行骗
对于所谓“招生中介机构”或“招生代理人”给的录取通知书👦🏼🛼,或是莫名收到某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首先要上网查询🕞,核对真伪,如网上一时查不到,应到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当面咨询或电话查询,以防上当受骗👨❤️💋👨👨🏻💼。考生接收录取通知书时无须向任何人或单位缴纳任何费用🙁。
骗术七🙋♂️:“低分高录”“跳挡”录取行骗
招生期间🤞,不法分子声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让专科分数线段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向考生家长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