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之窗

  1. 复旦副校长蔡达峰🤡:大学提倡怎样的生活态度

  2. 发布时间:2016/08/13   浏览:

      大学生在学校里以学业为重,以学业来实践自己的生活,但在学业中遇到的困难或成功😲,得到的喜悦或悲伤🤹🏼,往往是生活态度造成的。大学提倡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生活态度在大学求学?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赶紧转给周围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

                                                                                          生活态度很重要

      在我看来,生活态度比专业态度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态度就是生活态度👩🏻‍🦱。态度是做事情的动机☆,动机不一样🏄🏿‍♂️,动力就不一样,生活态度对行为有决定性作用🩰。

      生活要处理各种事情。大致来说👱‍♂️,生活要处理三类事情。一是自己和物的关系。很少有人会拒绝财富。但如果说为了财富而活着🆔,估计大家也不赞同。那么这个“度”到底在哪里呢🐎?二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包括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或融洽,或敌对,这两种状态都要自己正确选择。三是自己和自己内心的关系🦽。有时人会自己折磨自己,既想要,又不愿意去做😵,这种纠结很难自拔。纠结的核心主要还是关于财富和他人🏋🏽‍♂️。

      有人讲,儒家的态度是“拿得起🫳🏻,敢担当”🙍‍♂️。它主张担当责任,鼓励有作为🚵🏻。但拿得起是不容易的🧑🏼‍💻,一旦发生了问题,往往就可能逃跑。道家“看得开”,主张知足常乐,不用追求得太多。佛家“放得下”👨🏻‍🦼,它把人生看成是一个轮回,世界是无常的,所以还不如放下。人生总得要有自己的态度。依我来看,应该拿起自己的责任,看开自己的利益🤤,放下自己的欲望。

                                                                                          大学生活很现实

      大学是教育和学术的机构🌯,但从事教育和学术之路并不平坦。大学生活也相当现实,充满干扰😙。过去说大学是“象牙塔”👨‍🍼,这是指学术🧞‍♀️、学问、知识的高深🤹🏽✸,但从事学术的人也是社会人,也在经受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和考验👭🏼,自己与自己也会过不去。

      对于大学来说,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师学术的热情🥗,自然会有动力🐷。学生好学,教师乐于研究,教学相长,这是一个学校最基本的良性机制🙂。最怕的是,师生对教学无热情,大家完成任务各奔东西。大学如果想要师生保持学术热情💪🏼,它就要有自己的态度🙅🏽。这个态度集中表现在它与社会的相处过程中。大学如能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住自己的价值观⛰,那是对学生和老师最大的帮助。

      大学中的老师和学生🪕,其实都担当着社会的责任🧑🏻‍🏭。蔡元培先生说,一个社会中的人如果都只顾自己的欲望🍡,那就像千万脱缰的野马在狂奔,不可能有秩序。一个好的社会⛹️‍♀️,需要大学中的人树立良知👫🏼,培养理性,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恰当程度,并且给别人发展以机会,这样社会才会真的和谐🤚。

                                                                                           提倡理性、自主🧑🏿‍🎓、勤奋

      我们大学提倡的生活态度,我以为应该有这样几个重要的内容,一理性,二自主,三勤奋。这样的生活态度差不多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稳步前进。大学是最理解人生真谛的地方,学术追求的是真理,教育关注的是优秀公民。把追求真理的态度和关心人的态度结合在一起🧘🏽‍♂️,那就应该追求人生真谛🛑。

      你们到大学里来求学是为了什么🫵🏿🧑🏻‍🏫?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这是抽象的回答。提高自身的能力是用来做什么的?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想👩🏻‍⚕️。一方面是为自己的身心健康,使自身越来越强大。同时,也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目标是合一的⛅️👮🏽、客观的。先强大自己👩,再服务社会。如果不服务社会,就没有人会承认你的强大🤵;如果自己不强大,也没有办法贡献社会🚴🏿‍♀️,个人与社会是结合在一起的。

      一是必须勤奋,必须慎重。我们要很努力做好每天的事情,把大学毕业当作生活的开始,那是对生活的不理解。生命开始,生活便开始☕️;生命结束,生活便结束。

      二是不能陷于当下,无论成败🚌,都要向前开拓。我们当下一定会有挫折,但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一定要向前看🍠,往前走👜。生活的主人是自己,没有人会在乎你停不停止✊🏽、前不前进。一定要把当下看作过程,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情绪上👊🏼、精神上不能沦陷🫳🏻。

                                                                                           坚持独立自强的人格

      人格的基础是独立📈,人格不依赖别的东西⛓。独立才会使人成熟,有独立精神的人不会感到寂寞🚖、孤独或无助。当我们受到外界干扰的时候,自持的能力确实有待提高。大学里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精神。要敢于担当,尊重自己,开拓胸怀🚊。独立的精神最难实现的是放弃,理智地放弃才是成功的追求👨‍🍼。我们善于争取,但是否善于放弃?

      独立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基调🤾🏼,也是全人类自由发展的基础。有独立精神的人才能奉献于社会,奉献是一个人独立自强的最高境界。一个人能够把握住自己的欲望🧍🏻‍♀️,实际上也是在应对和他人的关系。自己所做的事出于自愿🚖,不是图别人回报🚢,这样的人生才快乐🧚🏼‍♂️👩‍🦼‍➡️,这个意识应该提倡。

      独立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最高境界的负责,就是付出不指望别人对等的回报。每个人都怕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好的回报👧🥊,于是就选择不付出,总有一天自己也不会得到帮助⏺。独立精神对整个社会是很重要的,大家不自私自利⛹🏿,大家都有得到帮助的可能1️⃣。(蔡达峰)